据环球时报报道,日本计划向菲律宾出口6艘二手“阿武隈”级护卫舰,宣称此举旨在强化日菲军队“互操作能力”以应对中国。这一动作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近年来日菲军事合作加速推进的缩影配资杠杆是什么样,背后折射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。
从具体合作内容看,日本对菲律宾的军事支持呈现多维度、多层次特征。在海上力量建设方面,除了此次拟出口的护卫舰,日本还通过日元贷款向菲律宾提供多艘大型巡逻船。比如2024年5月签署的协议中,日本将为菲律宾建造5艘全长97米的巡逻船,贷款金额达643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29亿元),预计2027至2028年交付。这些船只被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定位为“主力船”,其设计强调耐高压性能,以应对可能的海上对峙。在空中监控能力方面,日本向菲律宾出口的FPS-3/MEs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探测距离达610公里,部署在靠近南海的华莱士空军基地后,大幅提升了菲律宾对南海空域的监测范围。此外,双方还就《情报保护协定》展开谈判,计划实现雷达数据共享,以更全面追踪中国军队活动。
展开剩余72%石破茂(资料图)
日本如此不遗余力武装菲律宾,背后存在多重战略考量。一方面,日本试图通过强化与菲律宾的军事联系,扩大自身在南海的战略存在。南海是全球重要航道,日本约90%的原油运输需经此海域,确保航道安全是其经济利益所在。另一方面,日本借此推进军事正常化进程。近年来,日本不断放宽武器出口限制,此次以“合作开发”名义出口护卫舰,正是绕过国内“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”的典型操作。通过向菲律宾输出武器装备,日本不仅能为即将退役的装备找到“接盘者”,节省拆解成本,还能为军工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铺路。此外,日菲2024年签署的《互惠准入协定》允许双方在彼此领土部署军队,使日本自卫队获得在南海地区的“落脚点”,为未来更频繁的军事活动创造条件。
对菲律宾而言,接受日本军事援助也有自身算盘。菲律宾海军实力长期薄弱,目前仅拥有2艘具备导弹攻击能力的护卫舰,且吨位较小、火力有限。日本提供的二手护卫舰虽已服役30余年,但配备反潜反舰导弹、鱼雷发射管等装备,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菲律宾海军的能力短板。更重要的是,菲律宾试图借助日本的支持,在南海争端中增强与中国对抗的底气。近年来,菲律宾在南海频繁采取激进行动,包括非法坐滩仁爱礁、扩大在黄岩岛附近的活动等,而日本的军事援助恰好为其提供了物质支撑。
石破茂(资料图)
然而,日菲的这种军事合作对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一方面,它加剧了南海军事化趋势。日本提供的雷达、巡逻船等装备,以及双方的联合演习,使南海地区的紧张氛围持续升温。另一方面,这种合作带有明显的针对性。日菲多次在联合声明中提及反对“单方面改变现状”,矛头直指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正当权益。中国外交部已多次明确表态,反对任何在本地区搞拉帮结派、加剧紧张局势的做法,强调亚太地区不需要军事集团。
面对日菲的军事勾连,中方必须做好万全准备。在军事层面,应进一步加强南海岛礁的防御能力建设,提升海空巡逻频次,确保对相关海域的有效管控。同时,加快推进国防现代化,特别是在反潜、反舰等领域保持技术优势,以应对可能的威胁。在外交层面,要继续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,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,争取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。例如,中国可联合东盟国家,推动落实《南海行为准则》,以规则机制化解分歧。此外,中方还应加强与俄罗斯、印度等大国的战略协作,形成对美日菲等国的战略牵制。在经济层面,可通过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,增强地区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,减少外部势力干预的空间。
石破茂(资料图)
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的军事扩张野心绝不仅限于菲律宾。近年来配资杠杆是什么样,日本还与澳大利亚、英国等国签署类似的互惠准入协定,并积极向印尼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推销武器装备。这种趋势若不加以遏制,可能导致亚太地区陷入新的军备竞赛,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。中国作为地区大国,有责任也有能力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,同时为地区和平与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。
发布于:江苏省